一、聚酰亚胺行业概述
2019年7月1日,日本和韩国这两个半导体强国发生摩擦,或影响全球半导体及电子产业链。日本经济产业省7月1日正式宣布,自7月4日起,包括“氟聚酰亚胺”、“光刻胶”和“高纯度氟化氢”3种材料将限制向韩国出口。
含氟聚酰亚胺、光刻胶、以及氟化氢均是目前半导体行业的重要原材料,是韩国三星、SK海力士、LG等企业生产OLED屏幕、DRAM内存、NAND闪存等产品的必要原材料,而日本则是这三大原材料的主要生产供应国。
市场数据显示,日本占全球含氟聚酰亚胺总产量的90%,占全球氟化氢总产量的70%,而全球半导体行业涉及光阻材料(光刻胶)的核心技术几乎为日本和美国企业所垄断,二者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95%。
2018年全球氟聚酰亚胺产量占比分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氟聚酰亚胺是聚酰亚胺(简称PI)中的一种,聚酰亚胺作为一种特种工程材料,已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微电子、纳米、液晶、分离膜、激光等领域。近来,各国都在将聚酰亚胺的研究、开发及利用列入21世纪最有希望的工程塑料之一。聚酰亚胺,因其在性能和合成方面的突出特点,不论是作为结构材料或是作为功能性材料,其巨大的应用前景已经得到充分的认识,被称为是"解决问题的能手"(protionsolver),并认为"没有聚酰亚胺就不会有今天的微电子技术"。
聚酰亚胺薄膜的重点应用领域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聚酰亚胺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二、聚酰亚胺行业现状
目前我国聚酰亚胺产量巨大,但依然呈现供不应求的情况。2017年我国聚酰亚胺总产量为4.03万吨,同比增长7%,其主要应用于PI薄膜、复合材料、工程塑料。
2014-2017年中国聚酰亚胺产量统计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其中在PI膜领域,由于行业技术壁垒深厚,全球市场目前主要由美日韩等国际巨头所垄断,如美国杜邦、日本钟化、韩国SKPI、以及日本宇部兴产株式会社等,这些企业的聚酰亚胺薄膜产能在2000-3000吨/年之间。
全球聚酰亚胺薄膜主要供应商产能统计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我国聚酰亚胺薄膜产业发展较为落后,目前国内有80家左右的生产企业,大部分企业的产品较为低端,国内高端聚酰亚胺薄膜产品主要依赖进口。虽然我国聚酰亚胺薄膜产品主要应用于低端市场,但由于多年的积累,我国聚酰亚胺薄膜企业逐渐在高端领域取得突破,如中科院化学所与深圳瑞华泰薄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掌握了具有自主产权的高性能PI膜制造技术。
中国聚酰亚胺薄膜主要制造厂商统计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需求量来看,我国聚酰亚胺需求量逐年上涨,且高于国内产量。我国聚酰亚胺需求量从2014年的4.2万吨增长至2017年的4.92万吨,2014-2017年国内聚酰亚胺产量均低于需求量。
2014-2017年中国聚酰亚胺需求量及产量统计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聚酰亚胺行业竞争格局
目前国内布局了聚酰亚胺薄膜的上市企业主要有丹邦科技、时代新材、国风塑业、新纶科技。其中国风塑业2018年塑料薄膜业务营收为10.28亿元,同比增长14.78%,并与2018年底新建180吨高性能微电子级聚酰亚胺膜材料项目,2019年中旬开始试车。
丹邦科技是全球极少数掌握微电子级PI膜、高端2L-FCCL、COF柔性封装基板到COF芯片封装全产业链中各环节主要材料制造工艺并大批量生产的厂商之一,2018年PI膜营业收入为1337.6万元,同比增长34.78%。
时代新材在高分子新材料领域,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聚合反应工程系统和精密制模生产线,辅以公司雄厚的树脂开发技术,致力于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研制的关键技术和产业化技术,实现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产品的国产化和规模化生产。完成了实现聚酰亚胺薄膜材料应用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石墨散热垫片材料的规模化生产,产品在国内供不应求。2018年时代新材高分子新材料业务营收为44292.06万元,同比增长31.85%。
四、聚酰亚胺行业发展趋势
由于聚酰亚胺薄膜作为柔性OLED的显示面板的基板材料,类似于TFT-LCD中的玻璃基板的作用,起到载体作用,属于OLED行业中的核心材料,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随着柔性屏的流行,将会进一步拉高聚酰亚胺的需求量,而国内聚酰亚胺薄膜的产量一直无法满足需求量,预计国内厂商还会进一步提高产能。
预计在2019-2024年期间,柔性印刷电路将成为全球聚酰亚胺薄膜市场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应用领域;2018年全球聚酰亚胺薄膜市场中,电子和汽车分别占据第一、第二的市场份额,而航空航天领域预计将在2019-2024年间显著发展;未来,亚太地区将成为最大的聚酰亚胺薄膜市场,中国、印度、日本和韩国是这一地区的PI薄膜市场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