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动力电池行业概况
动力电池即为工具提供动力来源的电源,多指为电动汽车、电动列车、电动自行车、高尔夫球车提供动力的蓄电池。其主要区别于用于汽车发动机起动的起动电池。多采用阀口密封式铅酸蓄电池、敞口式管式铅酸蓄电池以及磷酸铁锂蓄电池。
动力电池产业链上游包括锂(Li)、镍(Ni)、钴(Co)、锰(Mn)和石墨(C)等矿产原材料以及动力电池电芯材料的生产,产业链中游包括动力电池单体电芯和电池系统集成的生产,产业链下游主要是动力电池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应用以及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
动力电池行业产业链示意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5年3月发布的《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以建立企业目录的形式,从生产条件、技术能力、质量保证等7个方面对企业提出要求,强化对产业的引导和规范,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2016年1月发布的《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政策(2015年版)》明确了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具体规定了动力电池的设计生产、回收利用等;2016年2月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和《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了废旧电池的类型和综合利用企业应具备的条件,从企业规模、装备、工艺、环保等方面对企业提出了要求。
2015-2018年中国动力电池相关行业管理类政策文件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018年LG动力电池出货量约7.4gwh,占全球市场7.6%,占海外市场23%份额,20年大众等核心宠户起量,公司市占率将迅速提升。
2017-2018年海外动力电池巨头出货量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电池板块(含消费类电池)营业收入415亿元(同年CATL营业收入约296亿元),同比增速60.6%。19年Q1营收99亿元,同比增长32.5%。
2014-2018年中国电池板块经营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9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1.4万辆和61.7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48.5%和49.6%。2019年上半年的电池总装机量为30.03GWh。
2018-2019年6月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统计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磷酸铁锂及三元锂电池是目前动力电池中的主要类型,2018年磷酸铁锂及三元锂电池出货量分别为21.57GWh和30.70GWh,份额占比分别达到38%和54%,同比增长分别为20%和92%。三元锂电池因其能量密度优势大,受纯电动乘用车增长拉动,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大幅超越磷酸铁锂市场份额。
动力电池主要类型与装机容量(单位:GWh、%)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三、中国动力电池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目前LG动力电池生产基地主要有韩国吴仓、美国密西根、中国南京、波兰。韩国吴仓工厂5gwh产能主要针对现代以及机动调配;中国南京工厂(2个)规划35gwh左史主要针对中国市场;波兰工厂追加投资,规划产能提升至70gwh,主要针对欧洲市场,锁定大众、宝马等;美国工厂2gwh针对通用、福特等美系车。
全球锂电龙头产能布局及规划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度中国电池行业百强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达到4499.35亿元,同比增长19.9%。本届百强企业特点表现为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行业集中度再次提高。本次百强企业中首次有1家企业营业收入超过300亿元;5家企业营业收入超过200亿元,比2017年增加3家;超过100亿元的企业有8家,比上届增加1家;超过50亿元的企业有23家,比上届增加2家;超过20亿元的有53家,比上届增加8家。入围企业最低营业收入7.71亿元,上届为6.79亿元。
2018年中国电池行业百强企业营收TOP10统计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南京动力电池厂2014年底建成,产品主要有圆柱18650电池和软包电池,分别产能达到2gwh,其中动力软包电池产能1gwh。由二补贴目录限制,LG中国动力产能闲置,17年4月,吉利全资收购LG南京工厂所有生产设备和制造技术知识产权的使用权,为Volve(欧洲市场主要宠户之一)提供并升级电池系统。
2016-2018年南京动力电池厂营收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中国动力电池行业政策引导的下游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针对下游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国的政策主要通过新能源汽车政策促进动力电池产品升级。2017年9月发布的《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针对国内乘用车车企的平均燃油消耗量(CAFC积分)和新能源乘用车生产情况(NEV积分)进行考核,未通过的车企要接受处罚。该政策更加强力地推动车企向新能源转型,扩大了动力电池市场需求。2018年2月,2018年2月,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发布了新一轮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除了补贴退坡,新政策还要求对补贴车型的能量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量密度门槛不低于105…Wh/kg,高于160…Wh/kg的车型则按1.2倍补贴。该政策一方面通过补贴退坡倒逼车企和动力电池企业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又通过提高补贴门槛鼓励车企采用高性能电池,促使动力电池企业进行产品技术升级,开发高性能的动力电池产品。
针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中国的政策聚焦于建立健全回收利用体系。2016年1月发布的《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政策(2015年版)》明确了车企、动力电池企业和梯级利用电池生产企业的主要责任,规定了电池的设计生产、回收主体、梯次利用及再生利用。2016年2月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对废旧电池的类型和综合利用企业的条件,以及企业规模、装备、工艺、能耗、环保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2017年7月发布的《汽车动力蓄电池编码规则》使动力电池回收和梯次利用有章可循,为回收体系的建设提供了保障。2018年1月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建议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坚持产品全生命周期理念,发挥市场的作用,并鼓励生产企业和回收企业合作,鼓励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鼓励建立动力蓄电池回收服务网点上传制度,进一步推进体系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