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热能行业概况
地热能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并以热力形式存在,是引致火山爆发及地震的能量。
地球内部的温度高达7000℃,而在80至100公英里的深度处,温度会降至650至1200℃。透过地下水的流动和熔岩涌至离地面1至5公里的地壳,热力得以被转送至较接近地面的地方。高温的熔岩将附近的地下水加热,这些加热了的水最终会渗出地面。运用地热能最简单和最合乎成本效益的方法,就是直接取用这些热源,并抽取其能量。
中国中低温水热型地热能资源占比达95%以上,主要分布在华北、松辽、苏北、江汉、鄂尔多斯、四川等平原(盆地)以及东南沿海、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等山地丘陵地区,高温水热型地热能资源主要分布于西藏南部、云南西部、四川西部和台湾省;中国干热岩资源主要分布在西藏,其次为云南、广东、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
中国地热能资源地区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近年来,中国加强能源体系建设,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地热能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受到了国家的重视,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国地热能开发利用主要相关政策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中国地热能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据统计,2000年中国利用浅层热能供暖(制冷)建筑面积仅为10万平方米,预计2018年中国利用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建筑面积约为60000平方米。
2000-2018年中国利用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建筑面积统计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截至2017年底,全国水热型地热能供暖建筑面积超过1.5亿平方米。2018年中国水热型地热能供暖建筑面积约为1.65亿平方米。
2000-2018年中国利用水热型地热能供暖建筑面积统计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地热能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三、全球地热能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全球地热能发电累计装机容量稳定增长,2018年全球地热能发电累计装机容量为13.28GW,同比增长4.6%。
2012-2018年全球地热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及增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各国家地热能发电累计装机容量来看,美国地热发电累计装机容量排第一,为3491MW,排第二的是印度尼西亚,为1946MW,其次是菲律宾、土耳其、新西兰,累计装机容量分别为1944MW、1283MW、966MW。
2018年全球地热发电累计装机容量TOP5国家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中国地热能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由单一应用向梯级利用、集成应用发展
中国地热利用方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由温泉疗养向地热供暖转变,地热开发的能源性、技术性得以突出。未来,地热能利用领域将更加宽广,形式更加多样,地热开发的能源性、技术性将更加明显。纵向延伸,产业链从供暖向现代高效农业等产业发展:横向延伸,由单一“地热能”向多种清洁能源集成发展,形成“地热+”多种清洁能源功能模式。
2、由地热供暖向地热发电延伸
随着地热供暖技术越来越成熟,技术标准体系越来越健全,地热人才队伍越来越完备,中低温地热发电的关键技术、核心设备制造等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地热能开发利用将由地热供暖向地热发电高端业务发展。
地热发电前景广阔,形势大好。据《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显示,“十三五”期间,地热发电装机容量为500MW,其中,中高温地热发电新增400Mw。中国中高温地热资源丰富,仅西藏地区发电潜力就有3000Mw,发展潜力巨大。
中国地热发电产业将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即:近期以中高温地热发电为主、中低温地热发电为辅;中期中高温与中低温地热发电并存;远期干热岩发电商业运行,地热发电在全国大范围推广。
3、地热供暖从县城向大城市、农村两个方向延伸
地热供暖从县城向大城市发展,更大规模开发地热。“地热+”多种清洁能源供能模式的推广,地热能的利用效率更高,使用范围更广,适用于大规模城市供暖。长距离输送管线技术日益成熟,使得地热能跨地区使用成为可能。未来,郊区丰富的地热能将大规模向城区输送,为城区供暖。
地热供暖从县城向农村发展,共建“无烟”新农村。北方清洁供暖为大势所趋,推动北方清洁供暖,打掉“煤锅炉”,乡镇级区域将是重中之重。“煤改地热”与“煤改气”、“煤改电”及原来的散煤燃烧供暖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将有力推进农村清洁取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