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锂电设备行业概况
近年来,国家持续出台政策提高企业准入门槛、提升锂电池产品质量,从而解决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的问题。工信部于2019年2月15日开始实施《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8年本)》,锂电池行业门槛再次提高,锂电池企业面临更为严酷的竞争。该规范规定了企业应具有的产品质量检测能力,明确了企业应具备的工艺、装备及相关配套设施性能,确定了应投入的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的比例等锂电池企业规范。
提高锂电池准入门槛的主要政策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锂电池装配程序主要分前道、中道和后道三个程序,分别为电极制作、电芯装配和电池组装三个具体程序。
锂电池典型装配程序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中国锂电设备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动力电池在整车中的价值占比高达42%。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系统,动力电池需要达到高能量密度、寿命长与可靠安全的要求,关键在于电芯,电芯最重要的组成是正负极、隔膜与电解液。因此,电池系统在整车中价值量最高,据统计,电池系统在新能源汽车中的成本占比约达42%。
电池系统占新能源汽车成本(单位:%)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通过对动力电池装机量、产能的梳理,“装机量/产能”这一指标有两个特点:从时间维度看,装机量/产能正在迅速提升,TOP1(宁德时代)、TOP2(宁德时代+比亚迪)的该比值从2017年的62%、49%大幅提升至98%、70%,而整体比例仅提升2pct;从厂商维度看,TOP10厂商的装机量/产能为42%,而国内总体为22%,这表明有更多10名开外的厂商该比例可能不到10%。
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头部厂商“装机量/产能”比值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国产锂电设备在性价比和服务水平方面具有优势,但自动化水平相比国外差距较大。目前国外先进企业锂电池生产线自动化水平达85%,而中国一线厂商自动化水平为60%,二线厂商自动化水平为30%。在未来,提高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是中国锂电设备行业发展必然趋势。
国内外锂电池生产自动化水平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国外锂电设备行业发展较早,起初技术处于领先优势。但近年几年,国内厂商通过不断追赶,在技术、成本、售后服务等方面逐步比肩甚至赶超国外企业,锂电设备基本实现进口替代。据统计,在2017年锂电设备前端、中端、后端的国产化率分别达到88%、90%以上、95%以上。
锂电设备国产化率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据统计,2018年涂布机CR5达60%,卷绕机CR5达90%。充放电设备CR10达60%。
细分锂电池设备市场集中度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前端锂电设备价值量约占比35-40%,其中涂布机价值量约占比80%,中端锂电设备价值量约占比30-35%,其中卷绕机价值量约占比70%,后端锂电设备价值量约占比30-35%,其中化成分容检测价值量约占比70%。
锂电设备价值量占比(单位:%)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目前中国锂电设备行业进入门槛主要有:资金门槛、自动化率门槛、客户粘性门槛与技术积累门槛。
锂电设备行业进入门槛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锂电设备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三、中国锂电设备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2018年,先导智能与赢合科技锂电设备营业总收入持续增长,分别达38.9亿元、20.87亿元,二者营业收入占前五名营业收入的比例提升至75.90%。伴随着锂电池行业龙头企业市场份额的持续提升,锂电设备厂商的生存、发展将更加倚重科技创新能力、产能规模、产品质量和销售渠道。预计锂电设备行业将保持“强者恒强”的竞争格局。
2018年国产锂电设备营业收入TOP5企业(单位:%)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2016年开始,国内设备替代进口进程开始加快,少数国内企业立足长期的技术积累,在卷绕机、分切机、化成分容系统等高端设备领域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地位,逐步赶超国外巨头。
前-中-后段设备的国内外竞争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前段设备对电芯性能影响较大,虽然国产化程度不断加深,但国产设备在效率、精度、稳定性等方面与国外还存在一定差距,决定电池一致性及品质的涂布机尤为明显,目前高端涂布机仍然大量依赖进口。搅拌机国产率较高,尤其小容量搅拌机基本实现国产化,辊压机的国产化率则已达到80%以上。
锂电前段设备竞争企业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先导智能是锂电设备绝对龙头,业务覆盖设备全产业链,具备交钥匙能力。据统计,截至到2019年上半年,先导智能营业收入为18.61亿元,同比增长29.2%,净利润为3.93亿元,同比增长20.2%。
2017-2019年H1先导智能营业收入与净利润统计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先导智能主营业务为锂电池设备、光伏设备、薄膜电容器设备、3C智能检测设备等。其中锂电池设备2018年收入占比达到88.5%,是先导智能的核心业务。
2018年先导智能营业收入结构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段工序相比于前段工序,设备具备一定的柔性化,对精度、效率和一致性要求高,卷绕机是核心设备。国内卷绕机龙头先导智能的设备精度和良品率已和国外竞争对手无差别。对于入壳、干燥、封口等相对技术简单的设备,国产化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总体上,中段设备低端市场的国产化率已经较高,在高端市场与日韩企业存在正面竞争。
锂电中段设备竞争企业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赢合科技致力于锂电池自动化设备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以及服务,是国内锂电设备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据统计,截至到2019年上半年,赢合科技营业收入为9.93亿元,同比增长0.2%,净利润为1.87亿元,同比增长9.7%。
2017-2019年H1赢合科技营业收入与净利润统计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9年上半年,赢合科技锂电池专用设备收入占比达到81.3%,电子烟收入占比13.6,其他业务占比5.1%。
2019年H1赢合科技营业收入结构(单位:%)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国内锂电检测设备企业在2000年至2011年期间快速起步,之后随着数码锂电池市场竞争格局确立而区域稳定。之后动力电池市场爆发,行业又迎来一批新的设备制造商,并且带动化成分容、检测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快速提升。由于后段工艺技术门槛相比前中段要低,因此国产化率提升迅速已超过90%,但同时带来行业集中度低的问题,竞争激烈。
国内锂电池后段设备企业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杭可科技是国内外锂电后段设备龙头,“国际动力锂电龙头扩建+5G带动消费锂电技术升级+产能释放承接更多需求”支撑公司持续高成长。据统计,截至到2019年上半年,杭可科技营业收入为6.3亿元,同比增长24.8%,净利润为1.8亿元,同比增长31%。
2017-2019年H1杭可科技营业收入与净利润统计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杭可科技在后段关键的充放电设备上具有自主核心技术,是带动公司收入快速增长的主要产品。2018年杭可科技充放电设备占公司总收入82%,盈利能力强。
2018年杭可科技营业收入结构(单位:%)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中国锂电设备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下游大客户集中度提升,叠加大客户扩产意愿强
从下游锂电池厂的扩产历史来看,前期扩展需求太快,良莠不齐,后期由于产能过剩叠加政策收缩,使得锂电行业竞争恶化,整体产能利用率下降。2017年按照实际产量与有效产能的比值计算,行业平均产能利用率仅有38.8%,其中部分中小企业产能利用率不足10%,产线大量荒废。尽管整体产能过剩,但高端产能不足,锂电龙头企业的行业集中度明显提升,2018年CR3集中度已提升至70%,全年设备新增需求主要集中在CATL约25GWh和比亚迪约10GWh,两家占全行业扩产比例超过50%,马太效应明显。
2、设备企业横向整合加速,多工序集成设备成为亮点产品
锂电生产环节涉及的前-中-后段包括一连串环节,大企业通过收购可以快速获得新技术或者强化现有技术和市场。例如先导2017年完成并购泰坦后实现了后段设备的覆盖;赢合在2016年收购雅康,增厚原有涂布机业务优势;科恒股份继前期完成并购浩能后,2019年3月公告并购诚捷(卷绕)及誉辰(中后段自动化设备)。相对应的,小企业普遍面临现金流压力大、客户获取难等困境,同样也有被整合的意愿。
3、海外设备商逐渐丧失国内份额,高端国产设备替代取得突破
以前段设备商平野为例,2015-2017年日本本土、北美等地区的销售收入在上升,而除日本之外的东亚地区收入却在下降,占比从57%下降至41%。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首先,从固定资产增速来看,海外设备供应商的产能扩张明显更慢,CKD和平野的固定资产增速最高只有20%,某些年份甚至基本没有增加,而先导和赢合增速在15%以上甚至在2018年达到70%多;
(2)其次,由于锂电设备定制化程度高,售后服务及响应是设备厂商重要的竞争力,需要企业投入相应的人力以支持业务扩张带来的售后需求增加,先导和赢合在2013年员工数量还和平野相当,但4年之后分别达到了平野的10倍和7倍,海外设备上人员增长之缓慢显然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中国客户需求;
(3)最后,国内龙头正在持续的研发追赶,先导和赢合在2013年研发投入还只有CKD的1/3,2017年研发投入已经达到CKD的3倍,且研发投入占比和研发人员数量也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