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吸入制剂行业概述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前十位死亡原因中,呼吸系统疾病占据三席。根据《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8》的数据,2017年呼吸系统疾病以67.2/10万人占据了城市居民疾病死亡率的第四名,仅次于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
吸入制剂系指原料药物溶解或分散于合适介质中,以蒸气或气溶胶形式递送至肺部发挥局部或全身作用的液体或固体制剂。通过吸入的方式治疗疾病,与全身使用相比,可以减少药物剂量和全身副作用。目前,吸入制剂多用于治疗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例如:β2受体激动剂、糖皮质激素、局部抗胆碱药等的吸入制剂。
2018年中国样本医院治疗哮喘和慢阻肺用药情况来看,吸入给药的布地奈德、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沙美特罗替卡松以及沙丁胺醇等约占抗哮喘总体给药的58.5%;抗慢阻肺给药主要品种为噻托溴铵、异丙托溴铵,异丙托溴铵复方和茚达特罗,全部为吸入制剂。
2018年中国医院抗哮喘用药格局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中国样本医院慢阻肺用药品种格局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吸入制剂根据其装置的区别可分为干粉吸入剂(DPI)、气雾剂(MDI)、雾化吸入溶液(NEB)以及喷雾剂,其中喷雾剂以鼻喷剂为主,市场占比较小。
吸入制剂分类及介绍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药物制剂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二、吸入制剂行业现状
抗哮喘吸入制剂样本医院市场规模正在逐年增加,且已占到抗哮喘药物市场的61%。国内重点城市公立医院的统计数据显示,抗哮喘吸入制剂市场规模从2013年的11.3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22.4亿元,复合增速为14.7%;2018年抗哮喘用药金额为36.77亿元,抗哮喘吸入制剂占到整体的61%。
2013-2018年中国抗哮喘吸入制剂国内医院样本市场规模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抗慢阻肺吸入制剂的市场与抗哮喘吸入制剂相似,抗慢阻肺吸入制剂销售额从2012年的2.14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5.38亿元,复合增速为16.6%,目前样本亿元抗慢阻肺给药已经全部替换成吸入制剂。
2012-2018年中国抗慢阻肺样本医院吸入给药历年销售额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吸入制剂行业竞争格局
目前吸入制剂市场几乎被国外的GSK(葛兰素史克)、BI(勃林格英格翰)和AZ(阿斯利康)等国外企业所霸占,三家企业占据了哮喘及慢阻肺吸入药物市场92%左右的市场空间;国内正大天晴等企业通过仿制药和研制新药占据了少量的份额。
吸入制剂行业主要企业及产品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国内PDB哮喘及慢阻肺吸入药物企业格局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吸入制剂行业发展趋势
1、更为便捷的吸入装置
对于使用广泛的吸入气雾剂而言,雾化方式方法和装置至关重要,开发出更小巧,更易操作的新装置一直是重点研发方向。勃林格殷格翰公司就研制出了一种名为Respimat的新型雾化吸入装置,这种吸入装置可产生稳定持久的、缓慢释放的轻雾,更容易被患者吸入,也更容易操作(无需用力吸气配合),也减少了药物在口腔和咽喉部位的沉积。因此,与其他现有吸入装置相比,Respimat更受患者青睐。Respimat不含推进剂,对环境无害,还附有一个计数器,可以让患者直观的知道剩余药量。
在使用吸入粉雾剂时,操作越复杂,越可能发生吸入失败,操作更简单的吸入装置是新型吸入粉雾剂研发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现有的装置必须依靠强烈吸气的气流才能将药粉分散并吸入,存在药粉粒子的流速快,惯性力高,粒子容易与气道碰撞,降低肺部沉积的两难局面。期望在不久的将来能研发出一种紧凑型设备可预先分散药粉,患者再缓缓吸入。
2、渗透率提升空间大
吸入制剂的剂型从雾化、气雾剂、干粉吸入剂依次演变,发展过程中便携性、给药吸收率、经济性、操作性提高,用药不良率降低。海外哮喘和COPD治疗药品以复方剂型为主,剂型以气雾剂、干粉吸入剂为主。国内则是茶碱及复方制剂等口服用药占据较大市场份额,而吸入制剂则以雾化剂为主。目前海外销售几十亿的重磅品种在国内渗透率不到1%,有较大的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