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理诊断行业概述
病理诊断泛指应用病理学的理论技术,对病变组织、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分析做出的疾病诊断,临床上,病理诊断具有诊断准确率高、最具权威性等优势。病理诊断的流程主要包括取样、制片、诊断及报告四个环节,每一环节都应根据规范要求进行处理,任何差错都将影响最终的病理检查结果。
病理诊断流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根据发展阶段不同,病理诊断的类型主要包括组织病理、细胞病理、免疫组化病理和分子病理,其中分子病理是结合了PCR、基因芯片等分子诊断技术,可以确定肿瘤的基因突变类型,用于后续靶向药物的指导以实现精准医疗。病理技术是病理学领域的重要分支,目前常用的病理技术方法包括HE染色法、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等。
病理诊断常用技术分类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病理诊断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二、病理诊断产业链分析
从产业链来看,病理诊断上游主要包括精细化学品、诊断酶等在内的试剂生产商,和机械零部件、光学仪器等在内的设备生产商;中游为各级医院的病理科、第三方检验机构和AI辅助诊断;下游则包括临床医生与患者。
病理诊断行业产业链示意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下游医师分布情况来看,目前我国病理人才严重短缺,在册病理医生数量远远跟不上临床发展的需求,且病理医生的培养周期较长,短时间内容无法培养出较多的病理人才。据统计,2018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840.4万张,而在册的病理医生(包括执业医师和助理执业医师)仅为1.8万人,人才缺口较大。
2014-2018年中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
资料来源: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
三、病理诊断发展现状
病理诊断的准确性依赖病理医生扎实全面的病理知识和实践经验,从我国病理医生分布情况来看,目前国内病理医生主要集中在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其中三级医院占比62%,二级医院占比37%,基层病理医生较为匮乏,往往缺乏病理诊断的能力,无法开展病理诊断。
我国病理医生就职医院级别分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比检验、影像科,病理科诊断自动化程度低,所需时间较长,在我国公立医院病理科成本构成中,人员成本占比达46%,高于其他临床科室,其次为卫生材料成本,占比32%。
我国公立医院病理科成本构成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府推动病理诊断中心的规范建设,2015年国务院《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中,鼓励二、三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病理诊断服务,基层医疗的病理诊断能力得到提升;2016年卫计委《病理诊断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明确提出,病理诊断中心属于单独设置的医疗机构。
病理诊断行业相关国家政策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病理诊断智能化发展前景展望
我国执业病理医生和细胞病理学筛查员的职业回报率低且工作环境恶劣,以至于相关执业人员不断流失。三甲医院病理医生必须每天高强度阅片,不单耗费大量精力,也因为工作疲劳导致工作能力暂时降低(不能完成任务或诊断效能降低)。为此,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尝试将将人工智能技术与病理诊断进行结合,进而产生了病理人工智能这一新的研究领域。
病理人工智能的目的是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甚至代替病理医生进行病理诊断,从而解决病理医生不足以及部分地区诊断水平较低的问题。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已在乳腺癌、胃癌、肺癌等多种疾病病理诊断中应用,并在病理诊断的多个领域也取得了明显进展,范围集中于早期肿瘤筛查、疾病分级和良恶性诊断等方面。
近年数字化病理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得到长足发展,数字病理技术是病理人工智能的基础,现阶段的人工智能模型构建往往需要海量的标注数据,而数字病理技术的出现为其提供了海量数据资源,将这些图像进行人工标注后即可用于人工智能模型的训练。
2016年国务院公布了《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健康医疗大数据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需要规范和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融合共享、开放应用,为开发人工智能算法的数据基础提供了规范化指引。病理AI的问世将有效的解决我国病理医生短缺的问题,满足基层的病理诊断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