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康:应对金融科技挑战 推进监管体系创新

本文转载自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贾康

 

所谓金融科技这个“Fin-Tech”,我觉得在汉语语境里,如果把它称为“科技金融”可能更合乎逻辑,因为我们讨论的实际上还是金融问题——科技的创新落在金融上,那么可以使金融插上这个高科技的翅膀,在服务中国经济发展和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方面,使它的功能作用如虎添翼。但是这个科技金融的发展,显然也对相关的金融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知道金融是具有“现代经济核心”的地位和作用的,但是它又具有特定的风险特征。

 

怎么样防止金融这个国民经济的心血管系统、这个有核心功能的体系,不在某种情况下变成“空心”,已经成为重大的现实问题,中国和世界都如此。我们近几十年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和整个世界经济互动里,已经看得很清楚,现在出现一些危机局面,已经不再按过去传统经济学的描述称为“生产过剩危机”,而是实实在在的“亚洲金融危机”、“世界金融危机”,我们国家局部出现的“跑路事件”也是资金链断裂的危机,等等。谈到这样的危机因素,在实际生活中首先要肯定,中国是成功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世界金融危机和处理了一系列国内局部危机局面的。在最近几年,中央最高决策层又非常重视防范包括金融风险的系统性风险,把它列为攻坚战之一。那么在这个背景之下,我想粗线条地探讨应对科技金融挑战的这个监管体系的创新,怎么样支持我们这次论坛聚焦的“金融安全”,就这个主题谈些自己初步的看法。试在五个方面做出一些初步概括。

 

第一,我认为要不失时机地把推进监管体系创新,放在一个认识、跟踪科技金融创新动态的过程中,密切关注科技金融在发展中可能的突破口,而且要研究提出监管的预案,和我们自己可以主动作为的这样一些预想方案,要把这个方面作为我们监管部门重大的战略部署之一。我听到的消息是,央行对于比特币、数字货币高度重视,有专门的中心和团队在做相关的研究。我觉得这就是非常有必要的,也可以把这样的一种研究,和未来可能的监管场景结合着做种种积极的探讨。

 

第二,监管体系创新要积极总结在所谓“互联网+”取向上已有的防范风险的经验教训。我理解的广义的互联网金融,就是已对接到现在的科技金融这个概念上,在现实生活中应该首先肯定它一系列成功之处。这个科技金融也就是互联网+概念之下,于金融领域运用高科技的一系列创新手段。我理解,前些年已知道的华为在撒哈拉以南区域,利用自己的装备供给能力和服务能力,跨过门店银行发展阶段,直接在那个区域开发了手机银行系统的运行,这就是互联网+的科技金融实例——在实际生活中这些是广义科技金融的成功案例。在阿里公司、腾讯公司他们的移动支付终于成了气候的情况下,非常值得肯定,是使中国广大的社会公众,包括所谓草根层面的社会成员,都可以非常便捷地享受到金融结算、金融服务带来的实际生活中非常值得肯定的正面效应。还有就是像阿里等一些创新前沿上以科技手段控制风险可持续运行的网上小贷,已经有不少创新企业在积极从事这样的金融服务。各种新的金融服务形式,还在不断发展。

 

这里面的一些经验,是很有可圈可点之处的。像手机扫码的移动支付,不仅是非常便捷地使大家得到了金融服务,老百姓在街头可以用手机一扫就买煎饼果子,使外国人惊呼中国人好像是以此跨越了信用卡普及阶段,一般的老百姓都可以在这个层面上一下子大大降低交易费用,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而且还派生出来了那些很细小的“碎银子”的增值水平,比存在银行要明显高出来一块,而且可以非常清晰地告诉你每天增值是多少——虽然是很小很小的一些数额,但是这种服务,可是过去做梦都想不到的。它们怎样在这里面控制风险呢?据我所知,像阿里公司,非常重视,有重金投入,在海量交易形成的情况下,也保证极低的移动支付误差率。我们实际生活中,很少听说哪个支付宝或者哪个腾讯微信扫码出现了失误。虽然也不排除个别的一些情况,但是总体来说,社会成员感觉它们是安全的。这不就是一个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值得看重、应继续总结的经验点吗?

 

在另外一个方面,我们也要高度重视负面的教训。比如大家现在都已经感觉必须进一步总结教训的P2P,连续的爆雷,社会生活中产生了一些非常不好的金融诈骗行为,牵涉不少社会成员。虽然我们说这种事情不可能做到完全不出现,因为创新是不可能万无一失的,但毕竟已经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类似于P2P这样科技金融名义之下风险连续爆发的实际案例。在前面专家发言里,已经说到,很多地方现在不得不明确宣布在自己辖区之内对P2P完全取缔。这相关的风险防范方面的教训,更是必须认真总结的。当然,我个人现在仍然认为,这并不意味着P2P在其网上众筹这个概念下的这种创新,就完全没有希望了,但至少现在来看,它更多地体现出人们在没有足够能力防范风险的情况下,对之一定要慎之又慎。

 

第三,监管体系的创新要坚持“发展创新中规范”与“规范中发展创新”这两个概念的合理权衡。其实从总的发展趋势来看,克强总理所强调的对创新事物的“审慎包容”,是一定要放在最前面的,后面跟着的,则需要使防控风险能够紧紧跟着审慎包容,观察创新进程,把它们合理地结合起来。我们在这方面得承认,公权在手的管理部门,最得心应手的管理,是一下子把事情死死按住,什么都不许动,似乎这就是政绩。但实际上按照这样一个简单的思维方式,非常容易出现另外一种偏向,就是在怎么强调防范风险都不过分的氛围中,可能因为防控风险而产生新的风险——这个风险是什么呢?就是封死了现实生活中一些必须有的试错和创新弹性空间,看起来你是在积极贯彻中央的攻坚战方针,看起来你在出政绩,实际上却是走到了另外一个极端,是实际上把我们作为第一动力的创新发展悬在了半空,无法实际推行。

 

我们实际生活中大的顺序,我认为仍然是应该强调,在看不准的创新领域里,首先还是审慎包容态度指导之下的“发展中规范”,后面跟上的,当然是紧密观察以后,感觉八九不离十的时候,一定要该出手时就出手,强调“规范中发展”。这两个基本概念都非常重要,其界限客观地讲,在某些情况下也是模糊的——比如P2P,有人在责怪为什么不早点出手防范它的风险。这个责怪当然有道理,但是你说什么时候就恰如其分?大家都认为就是这个时机该出手?很难取得一致。

 

总体来说,大的顺序上却不能因此就强调,越注意控制风险,就越是在看到什么风险点时,上去先把它封死,这并不是一个真正的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应有态度。中央强调的防范“系统性风险”是一个很科学的概念——金融和经济生活中风险点无处不在,你说我看到什么貌似风险的端倪,就上去把它封死,当然这可以认为是你监管部门的政绩,但实际上却违背了总体来说中国现代化进程里创新发展作为第一动力的这样一个基本方针。所以,要摆好这种关系,我认为是要反复探索的,要在动态中把它落在实处。比如最近政治局会议上总书记讲话强调,对区块链要高度重视,要作为重要的创新突破口。那么这意味着什么呢?实质问题是允许这方面要做一些必要的试错,走向成功,要允许在一定的弹性空间里去逐步琢磨怎样能够兴利除弊,有效防范风险。这是第三层。

 

第四层基本看法,是应强调监管体系的创新,要坚持与打造高标准法治化营商环境相结合。中国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所谓高标准法治化营商环境,我觉得已经在上海自贸区建立、发展以及在其复制的过程中,形成了很好的表述,最概括地说,对企业的创业创新活动叫做“负面清单”,只要不碰这个负面清单,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法无禁止即可为。在政府作为监管、调控的主体角度来说,正好反过来了,政府的方面应该是“正面清单”,并不是你想做什么都有道理的,不是说你怎么调控都是在履行你的职责,法无授权不可为,而且要有权必有责,要有绩效考评和问责机制。

 

当然,这么好的原则,真正贯彻落实并不容易,但我认为无疑这是一个大方向,而且这也是我们讲金融科技创新中间推进监管体系创新建设的大方向。监管的法规,就应该是在审慎包容前提之下积极稳妥、由粗到细地来形成。在某些创新领域里出现政府不太好理解的行为,先别简单把它加以否定。比如互联网+创新里,前面一段时间大家看到很多的企业在那儿“烧钱”,它烧的什么钱呢?主要来自于风投、创投、天使投出的钱,不是你政府出的纳税人的钱。这时候你就得审慎包容地看一看:烧钱的结果是成功率很低,但成功的企业可以一飞冲天,“没有翅膀的猪”也冲上天去了,而且虽然出现了现在大家说的BAT+京东+苏宁等几个寡头垄断的格局,但带出的却是过去在寡头垄断概念之下认为带不出来的于穷乡僻壤都可以出现的淘宝村、淘宝街,带动了很多的小微企业、草根层面创业创新活动的兴起,和很多区域我们希望它出现的景气和繁荣。这样的一些经验,在实际生活中间,在高标准法治化营商环境这个概念之下,我们还得进一步总结。于法律、法规的具体形式上怎么把握好这方面的要领,涉及一些弹性空间里的潜力发挥,我们必须承认还跟机制有密切的关系。

 

据我所知,成了气候的腾讯微信所用的原创技术,来自境外,当年这个原创技术不光是腾讯注意了,中国移动也注意了,作为这么举足轻重的央企,它早早注意之后推出的飞信,跟那个微信是一个原创技术,但是实话实说,国企机制上虽在一些方面有比较优势,但是在这种“烧钱”的创新方面,就是比较劣势,很难按照它的决策程序坚持走完这个冲破瓶颈期的烧钱过程——后来中移动的飞信就没能做大,但腾讯在很痛苦的情况下挺过来了,风投、创投、天使投资使它最后真的在这方面创新成功了。这种机制,值得我们今后进一步注意。民企、国企总体来说寻求共赢发展,但是在某些领域的创新里,他们的机制不同,确实会带来这方面我们相关的监管部门也要有所考虑的一些区别对待。

 

再有就是第五条,我认为要提出,监管体系创新中监管科技的创新要努力紧紧跟上来。数字经济时代概念下,我们早就有这方面的所谓“政府信息化工程”安排,十几个“金字号”工程在朱镕基总理任职期间就明确提出了,而且这十几个金字号工程一期、二期、三期往下的发展,是要走到所有这些金字号工程能够联网,现在技术上来说,越来越对这种联网有支撑力,所以要克服信息孤岛的内在倾向,把技术方面的潜力空间用足。这些金字号工程继续动态发展过程中间,有些事情我们现在可以开始琢磨了:比如中央高度重视的区块链,按现在技术专家介绍,它的特点是点对点,所谓去中心化,就是自治化,依靠那种特定的算法算力,在点对点自治化的情况之下可以形成信任,那么似乎我们监管部门就没有必要直接介入到它具体运行的层面。但是,至少我们现在要考虑、关注相关的数据环境安全的问题,政府必要的信息服务的问题——比如老百姓都听到有区块链的概念,而什么是真区块链,什么是假区块链,这个区块链在发展过程中会不会出现一些诈骗行为?这当然就需要我们比照前面P2P的经验教训,在事先就要有所考虑,技术上要做有利于监管体系的创新,硬件软件都要准备经受考验。

 

本文来源: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华经产业研究院的立场。若存在版权、内容问题,烦请联系:sales@icandata.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本文采编:CY
下一篇

邓智毅:把握经济下行周期中的特殊投资机遇

我国的不良资产投资风口已来临,且正呈现难得的价格机遇期,不良资产市场正呈现量升价跌态势,今年上半年资产包平均价格较去年跌幅近半。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