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液制品概述
血液制品是指各种人血浆蛋白制品,人体血液主要成分包括血浆、红细胞及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液制品的原料是血浆,一般呈淡黄色半透明状,是在人血液中加入抗凝剂后离心获得的上清液体。血浆是人体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体内主要功能为运载血细胞及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激素、酶等至全身各部位,运送体内产生的废物如尿酸、肌酐、铵盐等至肾脏,通过吸收和释放热量来维持人体温度。血浆中含有约8%的血浆蛋白,其余90%为水分和2%的无机盐、糖类电解质。
人体血液及血浆主要组成部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血浆制品主要是由血浆蛋白通过分离提纯得到的,主要有四种: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和其他蛋白。细分说开的话,血浆制品包括人血白蛋白、人胎盘血白蛋白、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肌注人免疫球蛋白、组织胺人免疫球蛋白、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乙型肝炎、狂犬病、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人凝血因子Ⅷ、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人纤维蛋白原、抗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等。
血浆蛋白提纯后主要四类血浆制品占比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血液制品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行业发展趋势报告》
二、血液制品原料采集过程
血浆制品是由健康人的血浆或特异免疫人血浆分离、提纯制成的治疗产品,因此具有原料稀缺性。血浆的采集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单采血浆和回收血浆。中国原料血浆全部来自单采血浆,而美国回收血浆的比例占到10%,部分欧洲国家的比例甚至达到30%。
血浆采集方式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我国单采血浆需要通过三次检疫病毒,以期从源头上消除携带病毒的血浆源。为了避免血液制品在临床使用时传播病毒和疾病,我国对原料血浆的采集和使用进行了严格把关,层层筛查,建立了三重病毒检测防御系统,进一步降低原料血浆的不安全隐患。
单采血浆三大防御系统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血液制品市场现状分析
美国是世界浆源的主要贡献地区,血液制品富余,而我国血液制品供需缺口高达50%。血浆原料充足是血制品行业迅速发展的前提。然而我国上游资源有限,下游需求不减,且少有或几乎没有完全替代的产品,导致我国血液制品缺口巨大,限制了行业发展,但也充分证明行业市场前景广阔。
从需求端来看,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老龄化趋势加剧,以及对应适应症的不断增加刺激血制品需求的持续增长。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国内血液制品人均用量相对较低。我国人均白蛋白使用量仅为美国的1/5,人均免疫球蛋白使用量为美国的1/15,人均凝血因子类产品使用量仅为美国的1/17水平。
我国与美国血液制品消费量对比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市场规模上来看,从2012年到2015年,我国血液制品市场规模平稳增长,到了2016年,突然爆发,同比增速达到了36%。从2016年到2018年,增速放缓,2018年血液制品市场规模攀升到了293亿元。
2012-2018年我国血液制品市场规模统计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血液制品发展趋势
1.亟需技术与效率提升
对企业来说,浆源获取能力、重组血制品生产能力、血浆综合利用率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决定产品供应上限。在供给端,我国企业利用效率和提取技术均有待提升,资源争夺也将逐步引发行业持续整合,向头部集中,才能强者恒强。
2.供需不平衡为长期困境
由于以人血浆为主要生产原料的血液制品属于稀缺性资源,且受到国家政策法规出于国家安全、管理风险、历史遗留问题等影响,在短时间内不会显现爆发性增量,血液制品行业仍将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呈现供应缺口。
3.短期内无可替代产品
虽然目前有在研究其他的血液制品,比如重组血液制品。重组血液制品是基因工程的产物,较血源性血液制品有一定优势。然而重组血液制品在短期内无法替代血源性产品。一方面,重组血液制品品类有限,重组血液制品对于生产工艺有较高的要求,且目前不具有重组白蛋白及免疫球蛋白制品,难以满足目前市场需求;另一方面,重组血液制品由于工艺复杂,价格高昂,对于需要长期使用的患者来说仍然是较大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