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托育行业概况
2019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全国政策层面推动早教托育行业进入规范化发展阶段。2017年底十九大所提出的“幼有所育”新要求后,2018年4月28日,上海市发布“1+2”文件着力构建幼儿托育服务体系,从增加服务供给方案、完善监管体系、充实从业人群、规范托育机构等方面提供诸多可落地方案。随后、四川省、湖北省也先后发布了相关托育服务指导意见(草案)。2019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到2020年前初步建立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政策法规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并建成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
中国各省市组织机构/个人对0-3岁托育服务的看法与相关政策、文献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中国托育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中国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不断增长,截至到2019年前三季度,中国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达到1766元,同比增长13.5%。
2013-2019年Q3中国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及增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市场规模方面,据统计,中国托育行业市场规模为905.38亿元,同比增长8.4%。预计2019年中国托育行业市场规模约为932.65亿元,预计到2022年中国托育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182.07亿元。
2015-2022年中国托育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客单价方面,2018年中国托育平均客单价为3.75万元。预计2022年中国托育平均客单价为5.29万元。
2015-2022年中国托育行业平均客单价统计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一级市场的教育领域来看,2019年总体表现与全市场基本一致,整体趋于理性,大额投资涌向较成熟标的。从投融资数量看截至2019年11月30日,2019年教育投融资事件合计282起,较2018年同期有所下降38%。
2013-2019年11月中国一级市场教育投融资数量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0-3岁婴幼儿照顾方式选择来看,50%左右是通过夫妻双方或家中祖辈完成的。
2019年中国0-3岁婴幼儿照顾方式选择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需求来看,65%的家庭是有托育需求的,一般需要的占比23.1%,不需求占比11.7%。
2019年中国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需求度(单位:%)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幼儿托管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三、中国托育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托育行业则是2015年前后开始兴起,多集中在经济水平、消费意识领先一线城市。部分托育品牌最早来源于知名早教品牌,并渐渐独立于早教品牌发展,托育品牌独立的过程中,也兴起了部分区域性纯托育机构。包括原早教中心拓展品牌,如东方爱婴旗下的抱抱熊、运动宝贝旗下的mommyhome、红黄蓝旗下的亲子园、全优加等,这类托育机构承袭原早教中心的特性,以加盟为主要扩张方式。此外,还有部分纯托育品牌兴起,如广州的纽诺育儿、杭州的海盟国际、北京的妈咪助理,此类纯托育品牌多为直营模式。目前托育机构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主要受限于经济水平与消费意识。
全国托育为主的TOP6企业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投资对象来看,出手也多集中在行业内已经发展多年,具有一定规模的,或者本身是教育领域的创业者,至少有10家以上,才能验证单店模型是否能够跨区域复制进而规模化。
2019年获得融资的早教&托育机构一览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中国托育服务发展趋势分析
1、加紧出台和制定符合国情的托育服务发展的政策法规
由于国情和文化传统的不同,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托育服务政策都不可能完全照搬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成功经验。托育服务发展要注重国外相关理论与本土经验的结合以及本土化改造,进而创造有中国特色或适应中国国情的托育服务政策法规。一是尽快出台关于托育机构的相关管理规定,给予民办或私立托育机构合法的身份地位,明确卫生健康部门或者教育部门为托育服务机构的主管行政部门,明确托育服务审批和监管制度、人员培训和管理、托育机构设置的硬件设施等方面的内容。二是改革准入机制,坚持先推广后提高的原则,总结出符合中国实际情况、便于推广的典型。三是制定托育机构扶持政策,重点对社会力量申请开办婴幼儿托育服务机构所遇到的财力、场所、人员等困难,在政策上给予支持、指导和帮扶
2、丰富和创新中国的托育服务运作机制
中国社会转型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需要托育服务运作机制的创新。中国既不能照搬西方国家托育服务体系实行福利国家化和社会化,也不能回到计划经济时期实行完全福利性的大包大揽,因为中国社会组织力量不够强大,政府更无法将所有托育服务事务推向市场或社会。如何在社会与国家之间找到平衡,利用市场手段和公民参与等方式来发展托育服务,应该是中国托育服务运作机制创新的发展方向。一要逐步构建政府与社会公众间的信息交流与互动参与机制,实现政府与民众在托育服务领域的互动与合作。二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家庭的托育服务需求与期望,将不同类型家庭多元化的托育需求切实反映到托育产品设计、供给方式上,从而使公众的托育服务权益和意愿得到实现。三要把文化和传统观念因素放入托育服务的思考脉络中,无论是托育服务的路径选择还是托育服务运行机制的设计都需要具备文化敏感度,勿将单纯大力投资建设托育机构作为唯一选择。
3、因地制宜地构建适合当地特点的托育服务模式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的经济水平和社会发展条件、生产方式和生活结构都有很大的不同。不同经济体制环境中,不同社区文化背景下,不同经济发达程度区域内的不同层次育龄人群,不同教育程度的育龄夫妇的生育需求不尽相同。对于具有不同生育需求的生育主体,如果实施统一的托育服务模式,那么托育服务的实施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同时,中国托育服务发展的地区性差异明显,尤其是城乡之间的差别,在发展托育服务的时候,要同等地看待城市与乡村,制订相同的标准,对于城市托育服务发展和乡村托育服务发展给予同样的待遇,以平衡城市和乡村托育服务发展之间的落差。
4、完善托育服务组织和人才保证机制
一是建议由教育部或者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成立多部门共同参与的促进托育服务发展的联席会议制度,将托育服务纳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发挥政府部门在制定托育服务管理政策、引导资本投入、规范运行市场等方面的主导作用。二是要明确各级政府和各个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具体职责,整合利用卫生健康、教育、民政和人社等部门资源,为推动托育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与社会环境。三是推动高校相关专业的建设,开设托育、教保、家庭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核心课程,并将辅食制作、婴幼儿保健、幼儿心理教育等纳入必修课程,为中国尽早培养出高技能的托育服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