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成药行业概述
2019年12月,在湖北省武汉市爆发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肺炎疫情,该病毒属于β属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引起了国内外高度关注。截至2020年2月12日24时,湖北省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病例48206例(含临床诊断病例13332例),12日新增新冠肺炎病例14840例(含临床诊断病例13332例)。
国家卫健委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第5版中指出:从中医药理论角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疫病范畴,源于感受了疫疠之气。中医药讲究辨证论治,抗病毒中药具有潜在预防治疗作用,中医“伤寒”“温病”“疫疠”等古病名中,均包含病毒性疾病。
截至2020年2月12日国内疫情地图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中成药是基于中医辨证论治与中药药理,通过对中药饮片的炮制、配比、加工,按照一定标准制法,制成可以治疗疾病的药品。与作用相对单一的西药相比,中成药“多靶点、多效应”的整体治疗特点在一些疾病的防治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常见抗病毒中药解析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中成药制造行业发展潜力分析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二、中成药生产及出口情况
中药产业链是指从中药材种植,到中药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最后到达终端消费者,中药材作为生产原料,是中药产业发展的基础。2018年中国中药材市场成交额达1518.36亿元,同比2017年增加203.61亿元,其中中药材批发市场成交额为1457.16亿元,同比2017年增加162.2亿元;中药材零售市场成交额为61.20亿元,同比2017年增加41.41亿元。
2013-2018年中国中药材市场成交额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成药制造业是医药工业的子行业,作为中药产业支柱,它在医药工业中的地位仅次于化药,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药品监督管理的不断规范,我国中成药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19年我国中成药产量达246.4万吨,同比2018年减少了15.5万吨。
2013-2019年中国中成药产量统计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我国出口的中药产品,按照海关统计分类,包括中成药、提取物、中药材及中药饮片和保健品四大类。由于各种原因,我国中成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能力依旧偏弱,2019年中国中药材及中式成药出口数量达13.25万吨,同比增长3.2%,出口金额为11.77亿美元,同比增长6.8%。
2013-2019年中国中药材及中式成药出口数量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3-2019年中国中药材及中式成药出口金额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中药在医保目录中的占比
近年来列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NRDL)的中药数量稳步增长,2019年8月公布的常规准入部分共2643个药品,其中1321个(含民族药93个)中成药被纳入新版药品目录,数量占半;中药饮片由排除法改为准入法管理;新调入101个中成药。
医保目录中中西药品的数量
资料来源:国家医疗保障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新版药品目录中收载甲类药品640个,较2017年增加了46个,其中西药398个,中成药242个。列入2019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的甲类药品(100%医保报销)的增加全部来自中成药,这些在2019年目录中的甲类中成药平均年增长26%,增幅在历版中最为显著。
医保目录中中药甲乙类数量
资料来源:国家医疗保障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中成药发展趋势
现代中成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进行审批、生产、流通和管理,其命名有严格的要求,有明确的功效、主治和用法用量及有效期要求,部分药品在毒理性方面亦有研究说明,在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直以来,在海外,中成药因其有效成分不明确、质量欠缺标准化,难以获得欧美国家批准,无法成为医疗界主流药品,只能以天然食品、饮食补充剂、天然个人护养品的名义出口进入海外市场。中成药的“国际化”,是个复杂的工程。技术层面,首先要解决四个问题:原材料“质控”(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生产工艺和条件(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质量标准化、药品安全有效性。
由于中药的复杂性,使得用标准控制中药质量的愿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虽然近年来中药标准有了很大提高,但还达不到完全控制中药质量的目的。国家对中药标准高度重视,科学工作者也积极配合,使我国中药标准增加了许多科技内涵。
当今人们注重回归绿色自然,“一带一路”、“南南合作”、“大欧亚联盟”等国际交流合作给中医药文化的输出带来了便利。国内外的需求使得中药需要提升再研究再创新的能力,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中药的标准化建设,建立我国中药出口质量保障体系,实施中药产品的供给侧改革从而提高中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