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 谁来保护这最脆弱的一环?

本文转载自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机构 罗汉堂疫情研究小组

 

抗击新冠疫情的战役正在进入最关键时刻,全国各地正在严防死守复工可能引发的聚集性传播扩散,争取早日取得战疫全面胜利。然而,在我们加强控制病毒人传人环节的同时,切莫忘记本次新冠疫情的罪魁祸首——动物传人疾病(Zoonotic Diseases)。

 

“疫情总是在生态被破坏的地区爆发。雨林有全球最丰富的生命物种,也是最丰富的病毒库,因为只要是活物都带病毒。当病毒离开死亡的生态环境,总会在人群之中引发一波波疫情,就像崩溃的生物圈发出复仇低语,引发一阵阵死亡的回响”。

 

Richard Preston,《血疫》1994

 

抗击新冠疫情的战役正在进入最关键时刻,全国各地正在严防死守复工可能引发的聚集性传播扩散,争取早日取得战疫全面胜利。然而,在我们加强控制病毒人传人环节的同时,切莫忘记本次新冠疫情的罪魁祸首——动物传人疾病(Zoonotic Diseases)。

 

最被忽视的一环

 

艾滋病、埃博拉和本次爆发的新冠肺炎有什么共同点?答案是这些治病病毒最初的宿主都是动物,它们在演化中产生了变异,跨越了物种间隔离,输入给人类并在人和人之间快速传播——科学家称之为溢出效应(Spillover)——最终引发大面积疫情。

 

医学数据显示,人类记载的60%的疾病和高达75%传染病都可从动物传染给人。换言之,人类的大部分疾病都可来源于动物。寄生虫、真菌、细菌和病毒都可以是传播疾病的病原体。大约10,000年前,人类掌握了动物驯养的奥秘,从此开始与动物更亲密的接触,在大大提升生存质量的同时,也打开了疾病的魔盒,展开了一部与瘟疫搏斗的历史。

 

狂犬病是人类记载的最古老疾病之一。公元前 2300年,美索不达米亚地区著名的《埃什努纳法典》就已明文规定:如疯狗伤人,主人要受到严厉的惩罚。在医学如此发达的今天,狂犬病仍然只可防控、不可治愈。在所有疾病中,狂犬病的死亡率遥遥领先,一旦发作死亡率接近100%。

 

1346-1353年的黑死病杀死了欧洲三分之一的人口,其源头是老鼠身上跳蚤携带的鼠疫杆菌;引发大面积艾滋病疫情的HIV1病毒是一种来自灵长类的导致免疫缺陷病毒,其源头可能来自是非洲猎人在猎杀和食用的灵长类;埃博拉病毒与HIV类似,都来自于非洲热带丛林中的灵长类动物;让里约奥运会人心惶惶的寨卡病毒依靠蚊子传播。

 

按导致死亡数量计算,前面几位在病毒导致的呼吸综合征面前都是小巫见大巫。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导致5000万到1亿人死亡;2009年猪流感H1N1导致20万人死亡, 这些甲型流感病毒的宿主是野生鸟类。引发中东呼吸综合征、SARS和2019新冠肺炎的冠状病毒,它的宿主一般被认为是蝙蝠,而骆驼 、果子狸和穿山甲为疑似中间宿主。

 

这些病毒之所以可怕,是因为它们可寄生在多个物种之中。以甲型流感为例,其原生病毒对野生鸟类无害,但它如果找到中间宿主,就能与人类携带的病毒产生变异和基因交换,产生全新病毒株,获得人传人的能力。而人类对这种新的病毒株没有任何免疫力,整个人口都成为易感人群。其传染能力和致死率取决于其病毒基因构成,当这种新病毒在人群之中传播数年,人们会产生对它的免疫力,它就会加入其它温和感冒病毒的行列,直到鸟类身上的流感病毒再一次进化,产生新的变种。这个死亡循环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医疗总监 William B. Karesh 和Robert A. Cook就曾在《外交事务》杂志上撰文表示:现代医学对只在人类之间传播的传染病有较强的防控能力,天花的彻底灭绝是医学史上一项伟大成就,其前提是天花只能在人类之间传播。一旦病毒在多个物种之间传播变异,人类的医学介入就鞭长莫及了。因此,动物传人这一环节是现代医疗卫生系统最薄弱的一环。首先,现代医学分为人类医学、兽医学(主要面对家畜、家禽和宠物)以及野生动物健康等不同门类,由于缺乏跨学科合作,在不同种生物之间阻止病毒传播变异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第二,人们对这一重要环节的重视还远远不够。

 

无法控制,那就敬而远之?

 

为何近几年,动物传人疾病的大面积疫情会越来越频繁,后果越来越严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与野生动物之间非正常接触越来越频繁,具体分析,有以下几个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

 

首先是生态环境的破坏。尽管埃博拉的爆发具体原因还未确定,但被高度怀疑与雨林退化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有关。由于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在不断缩小,它们不得不更多地与人类发生接触,并带来了致命的病毒。《血疫》的作者Richard Preston就在书中描述“疫情总是在生态被破坏的地区爆发。雨林有全球最丰富的生命物种,也是最丰富的病毒库,因为只要是活物都带病毒。当病毒离开死亡的生态环境,总会在人群之中引发一波波疫情,就像崩溃的生物圈发出复仇低语,引发一阵阵死亡的回响”。

 

2017年西班牙生态学家Jesús Olivero的团队发表的一篇重要的论文中,向我们展现了一个难以忽视的真相——2001-2014年间27起埃博拉病毒爆发地点在近两年内都出现过雨林被破坏的现象。正如1994年Richard Preston在书中所言:“自然正在释放病毒这一自我防御系统,也许它不喜欢地球上生活50亿个灵长类这一现象”,短短四分之一世纪之后,这种灵长类又增长了50%。

 

其次是迷信导致食用野生动物的陋习,在中国爆发的SARS和新冠肺炎都高度于此相关。中外对话在近期的一篇报道(王晨,2020 [4])指出:野味也被称为“山珍”,是多山地的地区重要的饮食文化之一。食野味也与中医药文化产生关联。以中医食疗养生文化为基础,民间的“进补”文化早已走向极端,迷信“以形补形”、“越野越补”。被高度怀疑为SARS中间宿主的果子狸就被民间称为“山珍之首”。2003年非典爆发10天内,政府就开始打击动物交易市场,罚没了超过了100万只野生动物。当时“就有22名院士联名呼吁大修《野生动物保护法》,抑制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历史不会重复,只是惊人地相似,17年后华南海鲜市场再现新冠病毒,希望这次我们能从中真正吸取教训,不要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三次。

 

最后是发展中国家的肉类供给。发达国家对饲养业和肉制品行业有健全的卫生标准和法律法规。然而由于发展中经济体的中产阶层快速扩大,人们对肉类的需求大大提升。在这些国家,饲养业的粗放发展,家畜家禽极度恶劣的生存环境都是动物疾病爆发的隐患,特别是印度、巴西等卫生医疗基础设施薄弱的国家,一旦疫情爆发,轻则给饲养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重则带来难以遏制的瘟疫传播。

 

同一个地球,同一个健康

 

William B. Karesh 和Robert A. Cook两位来自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专家提出了几点中肯建议。首先是打击非法的野生动物交易,减少与野生动物的非正常接触。其次是要加强对饲养业的监管。

 

第三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加强跨学科、跨国界的合作,提倡“同一个地球,同一个健康”(One Earth, One Health)的理念——不但保护发达国家地区人类的健康,更要关注贫困地区人民的健康状态,不但要保卫人类的健康,也要保护动物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因为唇亡齿寒,动物和人共存在同一个生态系统中。在对抗埃博拉疫情中已经展示,保护野生动物的健康就有可能更好地保护人类的健康,有动物健康工作人员发现当地灵长类动物身上携带埃博拉病毒,及时警告当地村民不要猎杀和接触这些动物,避免了疫情爆发。而保护自然的生态系统并恢复那些受到干扰而退化的生态系统,给野生动物充分的空间自由地生存繁衍,则是解决问题必不可少的根本途径。

 

在这一问题上,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的作用何在呢?罗汉堂还认为,数字经济大有可为。

 

首先在环境保护方面,数字技术使得消费者能够更好地跟踪和管理自己的行为及其环境影响,例如碳足迹,数字平台可以通过措施激励帮助消费者减少碳足迹,帮助减缓生态环境的退化。蚂蚁金服在支付宝上开发的蚂蚁森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支付宝用户可以在蚂蚁森林里记录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低碳行为,从而获得“绿色能量”的奖励,当用户积累到一定的能量值后,支付宝会在现实生活中种下一棵树。自2016年上线以来,蚂蚁森林已经种植了超过1亿棵树;……

 

其次传感器、物联网和5G技术的崛起,可以帮助执法人员打击野生动物的偷猎、走私和交易行为,减少非正常接触。阿里云和肯尼亚政府在2018年共同发布了“肯尼亚野生动物智能保护项目”。借助阿里云IoT物联网技术,可以24小时监测野生动物位置、移动速度、体温等多维度信息。当野生动物可能异常侵入居民区,可能产生疾病时,及时进行救助。利用大数据和AI等技术,无人机、红外相机将自动识别进入保护区的是否为盗猎者,并进行预警和巡护人员调度。

 

第三,正在崛起的AI技术可以在疫情防控和病毒辨识方面大有可为。例如在本轮新冠肺炎疫情中,哈佛医学院的首席创新官John Brownstein和其团队就使用了机器学习技术对社交网络信息进行挖掘,预测出疫情可能传播的趋势和方向。经过大量数据训练的AI算法可以自动对海量的基因数据进行扫描,从而辨认出新的病毒,大大提升科学家们辨别病毒的效率。《自然》杂志2018年有一篇新闻报道美国研究人员已经用AI技术发现了6,000千种全新的病毒。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阿里达摩院医疗AI团队为浙江省疾控中心的自动化的全基因组检测分析平台研发的AI算法,大幅提高疑似病例的确诊速度和准确率,将原需数小时的全基因分析流程减少到半小时。

 

疫情总会过去,我们必须对疫情传播最少为人知因而常常被忽视的源头——动物健康和生态系统加以重视。同时,罗汉堂在和一些野生动物和生态系统保护专家交流的过程中,也充分认识到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全球化是动物传人疾病导致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越来越频繁的最重要推手,这些新涌现的问题需要创新的技术和解决方案。保护生态环境健康,避免类似的灾难卷土重来,数字技术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本文来源: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华经产业研究院的立场。若存在版权、内容问题,烦请联系:sales@icandata.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本文采编:CY
下一篇

管清友:很多企业家误判了形势

一、二线城市号称在消费降级;四五线城市在消费升级,人民群众忙着换车、用好的化妆品,包括服务行业、金融、婚礼全部都在向一、二线城市看齐。这种巨大消费升级的潜力是很强劲的。所以,只要我们对经济进行适度的宏观管理,不过多、过度干预,中国经济没问题,真的没问题。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