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全面复工的挑战与应对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李稻葵、厉克奥博(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新冠疫情课题组)

 

观点摘要

 

根据相关研究,本文提出以下6点:

 

第一,根据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以下简称ACCEPT研究院)的模型预测,如政策应对得当,当前新冠病毒爆发对经济增速的负面冲击可控,总体影响有限。如疫情的实际影响在一季度末或者上半年末得到控制,从而实现全面复工,则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别为-0.17或-0.36个百分点,原定的全年经济发展目标能够实现。

 

第二,新冠病毒本身与SARS病毒大为不同,而两次疫情时期,我国经济增长所处阶段亦有所不同。此次抗击疫情过程中,安全顺利地实现全面复工最为关键,比任何的财政和货币刺激政策都更为重要。

 

第三,应推出防感染型经济活动的规范和标准,严防复工后疫情大面积反弹。

 

第四,应明确只要在复工期间严格执行了疫情防控科学规范,由复工产生的新增病例不追究地方政府和企业责任,防止地方政府一心保疫情数据,无心复工。

 

第五,应梳理关键产业链,对关键及短缺环节进行产能兜底,以防止因关键企业不复工导致其他企业窝工。

 

第六,应公布各年龄段和不同身体状况人员的死亡率等更加详细的数据,防止社会心理对于疫情过度恐惧。

 

01新冠病毒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根据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以下简称ACCEPT研究院)模型预测,在政府对疫情应对得当(如2003年应对SARS,出台到位的疫情防控及经济稳定措施)的前提下,若新冠病毒疫情能够于2020年第一季度得到控制,实现全面复工,那么它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总体影响将为-0.17个百分点;若疫情持续到2020年第二、第三或第四季度,预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别为-0.36、-0.55和-0.77个百分点。此前ACCEPT研究院在疫情发生前公布的对2020年经济增速的预测为6.1%,考虑新冠疫情的影响后,根据疫情结束的时间不同,2020年中国经济增速应在5.3%-5.9%之间。

 

研究院认为,如果政策应对得当,当前的冠状病毒爆发对经济增速负面冲击可控,总体影响有限,政府能够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首先,尽管短期来看,和消费相关的各项指标的总量会明显下降,但增加值的下降不会十分严重;第二,不同于SARS疫情,新冠疫情发生在第一季度,恰为全年经济活动最少的时期;第三,近年来物流运输、电子商务和网络协同办公的发展,使得在防疫期间继续开展部分经济活动成为可能;第四,此次疫情过程中,政府在经济运行方面应对措施的出台较SARS疫情明显前移。综上所述,相较于2003年的SARS病毒,2020年的新冠病毒对经济的影响部分程度减小。但同时需要注意,SARS疫情发生时我国经济正处于上升期、经济加入全球化的加速期,而此次疫情发生时我国经济则处于下行趋稳期、全球化逆流的复杂期,因此,在战胜新冠病毒的过程中,关键之关键就是要安全顺利地实现全面复工,这比任何的财政和货币刺激政策都更为重要。

 

新冠病毒有两个主要特点:第一,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隐蔽性。研究人员发现,该病毒的R0(人际传播指数)为2.2(95%置信区间:1.4至3.9)。相比之下,SARS的R0约为3,而HIV的R0约为2至5。新冠病毒还拥有较短的倍增时间,每6.4天感染病例数就会增加一倍。与之相比,SARS的倍增时间为14.2天,是新冠病毒的两倍多。与此同时,病毒潜伏期相对非常长,因此要有疫情长期存在和反复的思想准备。第二,新冠病毒致命性不及其他严重流行病。目前它的死亡率为2-3%,且死者多数是老年人或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相比之下,SARS和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的死亡率分别为9.6%和34.5%。而一般流感的死亡率更低,约为0.1%,但影响面更广。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世界每年死于流感的人数约为25万至50万人。

 

根据以上分析,与SARS相比,新冠病毒疫情的特点很可能是弱而不死,死灰常在,难以彻底消失,但其实际杀伤力会得到有效控制。有效疫苗需要一年半以上的时间才能研发成功、投放市场。因此,寄希望于比较快的出现零新增感染的情况不太现实。

 

研究院在以下三种情况下预测了此次疫情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疫情实际影响在2020 第一季度末基本得到控制,湖北省以外实现全面复工。

 

二,疫情实际影响在2020年6月底得到基本控制,全国实现全面复工。

 

三,疫情实际影响在2020年年底得到控制,最终实现全面复工。

 

以2003年在政府积极应对措施下SARS疫情的影响为基准,预测新冠病毒爆发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图1是2001-2007年的GDP增速,仅从该数据很难发现SARS爆发的影响,这表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是短期的。为了观察这类短期影响,我们使用了2003年的季度数据,图2显示了2003年第二季度(SARS爆发最严重时期)不同行业行业的季度同比增速的相对变化,发现不同行业所受的影响存在很大差异:与制造业相比,服务业受到的影响更为严重,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增速降幅最大(从2003年第一季度的7.7%降至2003年第二季度的2.3%),住宿和餐饮业所受的影响次之(从11%降至7.4%)。

 

参照SARS疫情对2003年不同行业增加值增速的影响,研究院对当前的疫情影响进行预测,其中,我们做了以下两项调整,以反映当前经济形势的变化。第一,由于物流运输、电子商务和网络基础设施的发展,使得防疫期间继续开展部分经济活动成为可能,由此我们认为疫情对服务业的影响将弱于2003年。第二,由于此次政府更加积极倡导居民减少出门次数,这将显著抑制批发零售消费的增长。

 

综上所述,研究院计算出当前冠状病毒爆发对不同行业季度同比增速变化的绝对影响(图3),并通过计算跨部门季度同比增速影响的加权平均值来计算冠状病毒爆发对整体GDP季度增速的影响。最后,我们用加权平均乘以季度产出比重来估算疫情对2020年全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根据研究院的预测,如果新冠病毒疫情于2020年第一季度得到控制,实现湖北省外的全面复工,那么它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总体影响将为-0.17个百分点。如果疫情持续到2020年第二、第三或第四季度,预计影响分别为-0.36、-0.55和-0.77个百分点(图4)。该预测结果大体与国内外其他研究机构一致。

 

02走向全面复工的挑战与应对

 

根据以上分析,与非典等其他疫情相比,新冠病毒具有传染性较强、隐蔽性强、健康人群死亡率较低的特点,我们认为社会各界应该做好在经济社会基本正常运行的环境下应对新冠病毒疫情弱而不灭、死灰常在的思想准备和政策预案。不能期待疫情完全排除之后再考虑全面复工,相反,应该研究在全面复工的过程中应对疫情,从应急反应过度到常态化全面应对。如果不能逐步增加复工面,疫情会很难得到有效控制,包括医疗物资的生产、运输、科学分配以及百姓的生活物资供给也会难以为继。随着疫情的发展,经济能否正常运行正越来越成为能否尽快战胜病毒的关键保障,疫情防控能力与经济的运行密切相关。如果不能逐步走向完全复工,不仅会伤害我们应对疫情的能力、发生各种次生危害,同时也会留下就业、债务、产业链外移等诸多经济领域的后遗症。

 

在走向全面复工过程中,主要将面临四个挑战,有关方面应考虑相关对策:

 

挑战一:复工后疫情大面积反弹

 

为了避免复工后疫情反弹,必须推出防感染型经济活动的规范和标准。要针对每一个行业、每一个地区有相应的科学管理办法。目前复工的关键是恢复生产性行业,尤其是制造业和建筑业,建议把当前的社区网格化防疫管理推广到工作岗位的防疫管理,对于员工的工作和生活进行统一管理。

 

其中最关键是三个步骤,第一是在工作场所要采取严格防控疫情的生产操作规范;第二是改善员工统一住宿、餐饮和卫生方面的条件,修建临时性板房,减少员工的居住密度,甚至可以租用一些经济型酒店来帮助企业解决住宿问题,这也是疫情防控时期帮助相关酒店业恢复经营的一种方式;第三,针对复工人员的身体状况进行不断监控。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该出台鼓励企业复工的相关政策,帮助企业分担防疫成本。对严格按照疫情防控流程复工的企业,有关部门应该推出疫情复发成本兜底的承诺。

 

科学复工后的一整套严格的管理流程,反而可以避免因为疫情形势转好后社区管理和居家防护的松懈,尤其是大量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就业人员普遍生活在公共卫生基础差和防疫知识薄弱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因此在科学的基础上宣布防疫规范下的复工,实际上有利于在更长的时期控制传染。

 

挑战二:地方为保疫情数据无心复工

 

疫情爆发期,疫情防控的应急性措施是控制传染,因此各地方政府防疫工作的核心是控制感染人数。目前,应该说医疗部门和科研部门已经对新冠病毒的传播特点和致死率取得了很多共识,随着防疫应急性措施开始产生效果,对于地方政府的防疫工作考核指标应该相应发生变化。不能一味看重新增病例数,而是应该强调每亿元GDP的病例数,兼顾防疫和复工。过度强调对于新增病例数的零容忍,一方面政府将对于复工有顾虑,付出过高的经济成本,一方面将可能形成瞒报的动机,反而不利于最终战胜疫情。因此,要对地方政府和复工企业明确一点,只要在复工期间严格执行了疫情防控规范,由复工产生的新增病例不追究地方政府和企业责任,同时由上级财政对于企业发生的隔离费用进行补贴。

 

挑战三:关键企业不复工致其他企业窝工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各行各业有着很长的产业链。由于过去互联网和物流的快速发展,产业链上下游链接十分紧密,国际合作十分密切,如果产业链上的供应商出现问题,对整个产业链的影响非常大,甚至可能削弱中国经济未来的国际竞争力。目前,一方面一些有能力组织复工的企业在复工后由于上下游供应商无法配套,存在开工不足甚至再次停工的现象;另一方面也存在很多企业都互相观望上下游企业的复工状况再决定自己是否复工情况。因此,复工既影响整个产业链的正常运行,也具有正外部性的特点。

 

因此,政府应该对关键产业链进行梳理,对部分关键的短缺环节要进行产能兜底,即政府承诺补贴最终无法被利用的产能。政府要高度重视当前部分大型企业的零部件供应难题,应与企业密切沟通,给予企业在寻找替代方案时的政策便利。特别应该优先照顾两类企业,一类是有出口订单、有出口履约压力的企业;一类是处于全球关键产业链、供应链,为外资企业生产配套产品的企业。保证这两类企业恢复生产,按期履约,对维持中国企业信用有重大意义。中国出口企业在疫情中如能按期完成订单,有助于外商对中国经济保持长期发展的信心,也有助于展现出中国企业生产经营的韧性,以及中国应对危机的强大优势。从而最大限度保障供应链的安全,防止西方一些国家以供应链断裂为借口,进行制造业转移。

 

挑战四:社会心理对复工心存忧虑

 

在医疗收治和医药研发方面不断推进的同时,还要在社会心理方面加强应对。这两个方面的相关度很强,但是各自规律不同。就社会心理而言,目前大众的关注焦点主要集中在新增病例、重症人数、死亡人数等数字以及部分个体病例遭遇。我们建议要多公布一些更为具体的统计数字,帮助社会更加全面理性客观地认识病毒。比如,建议公布各个年龄段人员和不同身体状况人员的死亡率,由于身体健康的青壮年感染新冠病毒的死亡率较低,公布相关数字有利于大规模复工人员的心理安抚。同时,应该尽快公布一些有科学根据以及有科学数据支撑的治疗方法和方案对于感染人群的治疗效果,如果能够证明大部分没有其他慢性疾病的健康人群在感染后,经过治疗的死亡率与流感严重程度相当,对于社会大众心理安定将会起到非常关键的稳定作用。

 

本文来源: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华经产业研究院的立场。若存在版权、内容问题,烦请联系:sales@icandata.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本文采编:CY
下一篇

管清友:庚子战疫后期的经济、政策和市场

目前的时间是2月中旬,下旬刚开始,大部分数据出不来。关于经济预测的分歧较大,明确的经济决策就比较困难,这直接涉及到下一步的国家政策和企业经营战略。比较乐观的预测是第一季度GDP下滑到4%,部分预测下滑到2%至3%,比较悲观的预测是-2%至-3%,因此当前政策主要是试探性的。但从近期发电用煤量、铁路货运量、旅游、消费、票房等数据可以看出,本次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不可小觑,且很多行业不可逆。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