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川酒行业概况
四川作为中国最优质白酒的产区之一,酒企质量层次不齐,其中“六朵金花”品质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但非品牌酒企整体市场认可度低,未来可借鉴法国葡萄酒产区制度,建立川酒统一的文化和技术标准,将川酒作为一个整体品牌进行推广和宣传,争取树立川酒在酒类中的国家品牌形象,从而提升消费者对川酒原产地标志品牌的认可度,做优做强川酒,打造中国白酒“波尔多”。
在政策层面,四川省政府大力实施川酒振兴“八大计划”,从品质、企业、市场等多方面进一步巩固川酒优势,“川酒振兴”已被纳入省政府“治蜀兴川”的要务之一。此外,国家发改委正式对外发布《产业政策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自2020年1月1日起实施,白酒产业不再是“限制类”。我们认为,解除产业发展限制后,白酒产品生产准入标准将得到提高,川酒等重要白酒产区的优势将更为突出,同时产业建立退出机制将及时淘汰落后产能,并有利于吸引优质资源、外部资本进入白酒行业,建立良性的竞争机制。
四川省政府多次出台白酒产业扶持政策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作为典型的地域资源型产品,近年来,四川省依托地域资源优势培育发展白酒产业,构建了以长江(宜宾-泸州)、岷江(宜宾段)、赤水河流域为核心区,以涪江和岷江流域沿线为延伸区,以四川盆地周边山区及高原地带为协作区的“中国白酒金三角”集中发展区域,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从统计数据来看,位于“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区域的泸州市、宜宾市白酒产量之和占全省白酒产量的50%以上,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四川省主要白酒产业园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川酒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据统计,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总产量785.95万千升,同比下降0.76%。与前述四川省同期规上企业白酒产量366.7万千升比较,川酒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例已高达46.66%。
2010-2019年中国四川省白酒产量及增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四川省全年规模以上企业白酒销售收入2372.4亿元,占全国白酒销售收入的44%;截至到2019年四川省全年规模以上企业白酒销售收入达到2650亿元。
2016-2019年中国四川省白酒企业营收及增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全国各省市白酒产量对比来看,四川省一直是我国的白酒产量大省,产量占比稳居全国第一。
2018年中国白酒产量地区分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白酒行业发展潜力分析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三、川酒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川酒名优品牌众多,当前形成一超多强的竞争格局。“六朵金花”为川酒典范,其中五粮液凭借强势品牌力成为川酒领导者,泸州老窖、剑南春、郎酒、水井坊、舍得处于第二梯队;“十朵小金花”丰谷、文君、三溪、古川、小角楼、叙府、江口醇、仙潭、金雁、玉蝉处于第三梯队;其他酒企处于第四梯队。
川酒企业梯队分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五粮液、泸州老窖、水井坊和舍得酒业营收来看,2018年,五粮液的营收和净利润规模分别为400.3亿元和140.4亿元,均遥遥领先于其他3家企业;
2018年四川省四家白酒上市企业经营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川酒品牌全面开花,“六朵金花”抱团发展优势突出,“十朵小金花”迅速崛起。具体来看,川酒“六朵金花”具备老名酒基因,历史上5次全国评酒会,泸州老窖成为了唯一蝉联历届“中国名酒”称号的浓香型白酒,此外,五粮液、剑南春、郎酒、水井坊、舍得分别4次、3次、2次、3次、1次入选。依据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川酒“六朵金花”均榜上有名,整体品牌力强劲,未来成长潜力巨大。
川酒“六朵金花”品牌价值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具体企业来看,五粮液领先优势明显,川酒“六朵金花”营收贡献度高达32%。以2018年收入规模为例,其中五粮液酒类收入规模高达377.52亿元,泸州老窖酒类收入规模为128.6亿元,剑南春、郎酒收入规模同样实现百亿规模,而水井坊、舍得酒类收入规模分别为28.14亿元、18.5亿元,五粮液收入规模超过其他五朵金花收入的总和,具备明显的规模优势。此外,四川地区规模以上酒企数量超过200家,其中五粮液、泸州老窖、水井坊、沱牌舍得、剑南春、郎酒“六朵金花”合计营收约为752.76亿元,占四川白酒制造总收入的比重达到32%左右。
四川主要酒企的经营概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当前川酒渠道架构贴近消费者,厂商合力开拓市场为未来致胜法宝。具体来看,五粮液依靠品牌拉力实行控盘分利,通过专卖店+大经销商+小经销商的多元分销渠道贴近市场;泸州老窖为品牌专营模式,依靠区域代理+渠道分销实现双轮驱动;郎酒为三大品牌事业部模式,并试点直营模式来深度培育消费者;剑南春深耕团购宴席市场,通过婚喜宴、升学宴等与消费者高频次互动,实现产品深度动销;水井坊依托新总代快消模式,既保留了总代理模式节省费用、开拓市场的优势,又能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变化,进而实现直控终端;舍得为“1+1”深度分销模式,渠道推力决定未来公司成长空间,应继续加大核心经销商的培育,增强渠道终端的管控效率。
川酒“六朵金花”经营模式对比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四川省白酒行业发展问题及制约因素
目前四川省白酒行业发展问题及制约因素有产业政策限制、环保手续滞后、白酒企业“小、散、乱”现象明显、四川省白酒产业布局区位生态环境敏感、白酒产业布局与周边场镇的发展形成制约与白酒企业污染防治措施不到位。
四川省白酒行业发展问题及制约因素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五、四川省白酒行业绿色发展路径探讨
1、产业政策、环保准入
建议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四川省白酒产业发展规划及规划环评工作,指导白酒企业可持续发展。建议环保主管部门提出白酒行业环保准入条件,重点对名优大型白酒企业进行扶持,积极培育白酒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实施并购、重组和资源整合等方式关停、搬迁、和整合小酒厂,以提高白酒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进一步促进白酒产业绿色发展。其次,积极培育白酒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大型企业的规模优势和集聚优势,积极引导产业集聚区内大型龙头企业的组织结构调整。避免低端同质化竞争,促进集群内产业专业化分工协同效应的发挥,进而推动产业集群的整合和优化;第三,结合国家规划的白酒产业集群发展要求,省市县政府应相应出台相关政策,细化与落实金融信贷、土地使用、税费、环境保护等方面支持政策;第四,白酒行业相关部门应结合国家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加快白酒工业的绿色标准体系建设,完善清洁生产的相关标准制定。使白酒全行业、及整个生产流程都有明确的绿色生产指标来指导。
2、白酒产业规划布局
在国家产业政策符合的情况下,加快白酒园区规划及规划环评工作,通过园区规划环评,优化园区产业用地布局,引导园区可持续发展。如未来白酒产业园区规划布局除考虑白酒酿造的自然环境外,还应重视废水排污口的布置和论证,避免生态敏感区及生态红线障碍。针对白酒园区(或依托的集中污水处理厂)排污口、白酒企业排污口所在江段涉及长江上游珍稀和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应严格遵守保护区的相关要求,不在保护区内新增排污口,白酒园区(或白酒企业)外排废水须依托现有排口、达标排放,同时应做到现有排污口总量控制;其次,针对纳污水体无水环境容量的白酒园区或企业,首先,应加快白酒园区(或白酒企业)污水厂及配套截污管网建设进度,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同时,根据所在区域水环境质量的具体情况,外排水污染物浓度应提标升级至Ⅳ类水体或更高要求的Ⅲ类水体标准,方可排放。在受纳水体总磷超标的区域,尤其加大小酒厂环保整改力度,通过“关停一批,整合一批”等方式,削减区域总磷排放量;鼓励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积极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天然气),限期淘汰燃煤锅炉,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以建设生态园区为目标,尽快对区域各白酒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审计,对于目前不能达到环保要求或相应清洁生产水平的项目进行限期整改。
3、小酒厂规范环保管理
当地政府牵头对小酒厂进行整合,可按照“一厂多区”发展方式,纳入统一环保管理,在片区建立集中供热、污水处理站等环保、公辅设施,由第三方污染治理单位运营管理,接受环保部门的日常监管。
4、白酒行业污染防治和企业技术升级
水污染治理方面:鼓励白酒企业加热蒸汽和白酒蒸汽冷凝水封闭循环回收利用、洗瓶水净化再利用、阶梯式水循环利用等技术,实现分质供水、循环使用、串级使用;鼓励利用再生水替代新水,实现源头用水减量化,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到2020年,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0%以上;白酒废水应遵循“分类收集、资源回收、集中治理、达标排放”原则,尤其是原酒生产的高浓度白酒废水(锅底水、黄水、废醪液)应单独收集和资源化回收预处理;企业外排废水严格执行《发酵酒精及白酒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7631-2011)中的相关标准要求,优化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注意对污水处理前端的悬浮物进行有效去除,降低后端处理负荷,重视非酿造期时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转,确保处理效果一直处于稳定状态;大气污染治理方面:鼓励企业使用清洁能源(天然气等)作燃料,对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超标区域,应提出禁煤要求。通过技术革新改造,升级现有燃煤锅炉废气污染物防治措施(采取高效的脱硫、脱硝、除尘等技术),限时淘汰燃煤锅炉;原料输送、粉尘中粉尘鼓励采用袋式除尘技术;并同步加强企业VOCs的治理;固废处置:加大对酒糟综合利用技术的开发研究,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企业的领先技术,构建酒糟综合利用的静脉产业,加强白酒园区循环经济发展,实现酒糟的变废为宝,鼓励多途径实现固废的减量化和资源化;最后,推广白酒企业机械化改造技术,鼓励机械化酿酒工艺,机械化的流水线生产模式达到占整个行业的30%以上,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白酒质和量的稳定。并鼓励白酒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次蒸汽采用机械压缩装置或喷射压缩工艺予以全部回收。通过技术升级,促进行业的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提升白酒行业的清洁生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