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
相关观点、报告、数据、资讯
“否定再否定,优化再优化”,全球首台(套)满足产业化标准的新型氢燃料与锂电池混合动力矿用车诞生
9月21日,国家电投集团内蒙古公司南露天煤矿(以下简称“南露天煤矿”),一辆大型蓝色矿用车正在接受测试。
“生命之树”整个分支濒临灭绝边缘,科学家呼吁关注和保护热带雨林
9月18日,一项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的研究揭示了一个严峻的现实:人类行为正在将“生命之树”的整个分支推向灭绝的边缘。
南极洲气候变化严重,海冰面积减少创历史新低
北极和南极地球的海冰均在减少。在南极洲,继2017年和2022年检测到创纪录的最低水平之后,海冰面积在2023年至少两次达到历史最低水平。
R&D经费投入平稳增长,基础研究经费首破2000亿!
2022年,我国R&D经费投入保持平稳较快增长,R&D经费结构持续优化,基础研究经费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企业研发投入主体地位进一步突显,财政对科技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有力助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第20届全国科普日,厚植科普沃土,助力强国建设
9月17日,我国各地迎来第20届全国科普日活动。一系列高精尖的科技成果集中亮相,为观众们带来异彩纷呈的科普嘉年华。20年来,我国科普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形成了科普工作创新升级的生动局面。
火星制氧:希望与困难并存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火星氧气原位资源利用实验(MOXIE)于日前结束。MOXIE是一个微波炉大小的装置,它在任务期间通过16次运行,总共制造出122克氧气,相当于一只小狗在10小时内呼吸的氧气。
我国科学家研发具有双重抗凝血效应的小口径人工血管
29日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研发出一种具有抗凝血和抗血小板双重效应的小口径人工血管。该小口径人工血管不仅可以预防急性血栓的发生,还能够促进内皮细胞的黏附和增殖,促进组织再生。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生物大分子杂志》。
最新实验表明缪子摆动远超应有程度,或预示存在第五种自然力
费米实验室高级科学家布伦丹·凯西表示,他们正以前所未有的精度确定μ子磁矩。μ子有时称为“胖电子”,它与电子相似,但重量是电子的200倍,其可以在短短百万分之一秒内衰变成电子和微小的、幽灵般的、不带电的中微子。μ子还具有自旋特性,这使得它们在磁场内像迷你陀螺仪一样摆动。
迄今最短快速射电暴持续5微秒 仅为典型FRB持续时长的千分之一
据英国《物理世界》杂志网站7月25日报道,来自荷兰和美国的天文学家探测到了迄今已知最短的快速射电暴(FRB),持续时间为5微秒(百万分之一秒),仅为典型FRB持续时长的千分之一。这些FRB被认为源于约30亿光年外的一个星系,不过其确切性质仍是未知数。
科技赋能大运会 创新成果显身手
大运“蓉宝”机器人、“智慧蚊虫诱捕机”、无人驾驶巴士……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以下简称大运会)明日开幕,在这场举世瞩目的大型赛事上,不仅运动员将展现高超的竞技水平,为大赛助力的科技产品也会使出“十八般武艺”,在赛事保障、生活服务、安全消防等方面提供贴心服务,为本届大运会保驾护航、智慧赋能。